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Follow & Favourite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23年9月25日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于9月19日落下帷幕。作为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比赛显示出我国职业技能领域最精尖的技术水平,首次设置的新职业赛项,也凸显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发展不断走向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
新职业的兴起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在推动职业需求和工作方式变革的同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空间,也对我国新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职业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今社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塑造着新的生产力需求。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10084亿元,比2021年增长6.5%,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1.2个百分点,由此催生出的新职业也成为求职者的新选择。《2023年新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的数据显示,17.5%的年轻人在尝试传统行业以外的新职业,58.5%的年轻人对新职业抱有强烈兴趣。
以数字产业为例,从供给看,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工程师、网络安全专家等职业就是伴随着新经济业态的需求而兴起的新职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力量。这些力量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转型升级的空间,让新兴产业活跃起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新职业打开无限可能。从需求看,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人民群众从互联网行业到健康产业的新需求,研学旅行指导师、无人机驾驶员、网约配送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应运而生,成为服务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新职业。
除了数字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样也催生出更多的新职业需求。这些富有时代感的新职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也见证了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新职业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全新发展空间。2019年以来,人社部先后发布了5批共74个新职业,包括互联网营销师、民宿管家、研学旅行指导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等。此外,汉服妆造师、宠物摄影师等各种类型的新业态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选择。除了上述人社部发布的74个新职业外,我国还存在着许多尚未被官方认可,但从业规模已十分可观的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的出现,代表着各个领域庞大的人才缺口,是人才等资源高需求最直观的体现,为我国的就业规模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演进,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模式不断涌现,需要相应的新职业来适应和支持。新职业的推出带来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而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带来新职业的同时,又在不断推进形成新的生产力,这种经济需求与新职业形成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促使经济释放出新的动能。这意味着新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会带动就业以及培训教育行业的发展,也会带动经济增长进而反推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新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政策上的支持。新就业形态群体因其工作的灵活性与流动性,与用人单位、机构等签署的多为劳务合同,对于劳动关系的界定存在难点。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新职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新就业形态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新型职业行业准入规则也亟待明晰。传统的职业技术认证,特别是高端职业的认证通常与学历背景密切相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知识获取变得更为便利,也使得知识面更加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职业技术认证与学历背景之间的联系。新型职业的技能认证需要同时考虑专业知识,并因其服务的个性化特征,必须纳入消费者评价的考量。在这种情况下,新型职业的认证标准需兼顾技术技能和保障消费者权益。——END——
往期系列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加入全球政经观察员
加微信“x-923604517”拉你入群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